- · 《声学学报》征稿要求[09/30]
- · 《声学学报》投稿方式[09/30]
- · 《声学学报》收稿方向[09/30]
- · 《声学学报》数据库收录[09/30]
- · 《声学学报》栏目设置[09/30]
- · 《声学学报》刊物宗旨[09/30]
音乐学与音乐教育是一个专业吗(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现代配套技术一直很先进,水声定位与地球物理属性一致的定位很常见。 这两种定位技术的内容也很多。 水声定位是指利用声纳技术进行定位,与雷达比
现代配套技术一直很先进,水声定位与地球物理属性一致的定位很常见。
这两种定位技术的内容也很多。
水声定位是指利用声纳技术进行定位,与雷达比较接近。 只是发射声波而不是电磁波,潜艇没有必要上浮。
水声定位分为很多种,精度较高,缺点是安全性不够。尤其是主动发出声波后,容易被敌人借此锁定潜艇位置。
地球物理属性匹配定位内容也很多,包括地磁、重力和水下地形等等。
这种定位需要首先收集复杂的地球重力场、磁场、水下地形等信息,而且需要不断更新,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再利用先进的算法进行匹配分析,完成导航工作。
地球物理属性匹配定位的优势是都是被动的,不会暴露潜艇位置,缺点是建立数据库且不断更新,只有少数军事大国才能做到。
之前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在南海撞上一不明物体,就是导航出现问题。
这艘单价超过30亿美元的核潜艇,导航技术是非常先进的,怎么也会犯这种错误?
“康涅狄格”号配备的先进声呐系统,探测距离可以达到5公里,正常来说不应该撞到不明物体。
但这种高频声呐也容易被敌人追踪,所以“康涅狄格”号撞击时应该没有使用它,导致声呐探测距离有限。
“康涅狄格”号撞击的可能是一个大型集装箱,是几天前某个船只坠落入海的,恰好在航道上。
由于美军没有及时侦测航道的变化,潜艇只是一味沿着原有路线前进,加上没有通过声呐系统及时发现障碍物,导致出现碰撞。
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是人为疏忽,所以事后潜艇的指挥官、值班员和另外两名军人已经被解除职务。
总之,核潜艇的导航是有很高的技术含量的,尤其战时的技术含量更高。
现代战争,就是高科技战争。
梦溪笔谈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晚年编撰的一部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梦溪笔谈》为“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我认为这个评价应该算是比较合适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赵括,沈括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 出生于一个中等官僚士大夫家庭。父沈周进士出身,曾辗转各地任地方官。沈括自幼即随父到过润州、高邮开封苏州、泉州明州等地,由此接触了社会,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各地风土人情和下层民间疾苦这对他今后为官和学习都是很有帮助的。后来,沈括走上了仕途,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王安石变法失败,将沈括列入新党“余孽”。沈括遭排斥打击,终以西夏攻陷永乐城、救助不力为名获罪,被贬随州(今湖北随县) ,后改秀州(今浙江嘉兴)。幸运的是,沈括向皇帝呈献了花费多年精力编制而成的《天下州县图》,被允许“任便居住”。此后,他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的梦溪园,潜心学问,直到去世。《梦溪笔谈》一书就是此时编纂完成的。
《梦溪笔谈》共30卷,其中包括《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特别是作者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总结了古代尤其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达到的辉煌成就,详细记载了我国劳动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从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当今社会,由于对科技的重视,《梦溪笔谈》的知名度逐渐增加,
其次,探讨《梦溪笔谈》的编纂。沈括幼年的见闻以及多年的为官经历,使他对各地的风俗、社会的人情世故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沈括也是一位博学之士,对于唐宋制度史、宋代财政史音乐学、天文历算学、医药学、地理地图学、考古学、诗学及书画学、音韵学、文献考证学等无不精通。尤为重要的是,沈括的成就与其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分不开的。宋朝理学归根结底是客观唯心的,沈括则强调“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告有法”,法即事物变化的法则。他还说“大凡物理有常有变”,所谓“有常”,就是遵循着一定的自然规律,所以“有变”,是因为具体条件的不同而引起的。他指出“天变”不值得大惊小怪,这是对王安石“天变不足畏”思想的支持。
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使沈括注意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重视劳动的发明创造。比如他在《梦溪笔谈》中详细记载了布衣毕异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喻皓《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节合龙巧封龙门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卫朴的精通历法,登州人孙思恭解释虹及,河北“团钢”“灌钢”技术,等等。此外,唯物思想还使沈括重视实践,身体力行,亲自观察体验,掌握第一手材料。比如在《梦溪笔谈》中有大量关于医药的论述,订正了许多药物的名称和药效,这是和沈括虚心调查分不开的。他每到一地,无论是医师、市民、劳动群众、士大夫以至"山林隐者”,“莫不询究” ,“无不求访”。 他从民间收集的许多药方都会经过临床试验,“必目睹其验, 始著其篇”。可见,《梦溪笔谈》是沈括一生经历和学识的总结,沈括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大大提升了此书的史料价值。
文章来源:《声学学报》 网址: http://www.sxxbzz.cn/zonghexinwen/2022/1206/1072.html